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108节(1 / 2)





  这日直至掌灯时分,顺妃才自皇后处归来,精神略有几分憔悴,显然这一日不好应付。

  陈婉兮为免增她烦恼,并未将白日之事告知,婆媳两个只借着豆宝说了几句家常闲话也就罢了。

  顺妃在皇后处吃了一肚子闷气,郁郁寡欢,更不曾察觉异样。

  这一夜,陈婉兮睡的并不踏实,一夜竟惊醒了两次。

  每逢醒来,看着身侧空空如也的床铺,及至一室的寂寥,心中的孤寂与惧意如虫啃噬一般一点点的侵蚀着自己。

  宫闱长夜,竟是如此令人难以忍受。

  对于这皇宫,她不过是个外人,然而却也卷入了这诡谲难辨的局势之中。前路如何,她看不分明,真正能够相信的,也只能相信的,唯有那个男人了。

  她静静躺着,不知几时才又再度睡去。

  隔日起来,陈婉兮正在梳妆台前梳头,嘉楠忽匆匆忙忙走来,行了个礼,说道:“娘娘,昨儿晚上出大事了。”

  陈婉兮心中一沉,便猜是太后与宜妃之间的争斗必定是发了,低声问道:“怎么?”

  果不其然,嘉楠回道:“昨儿,太后娘娘搜宫不成,宜妃便不依不饶,连夜就进了养心殿,不知同皇上说了些什么。今儿一早,皇上便将太后娘娘请了过去。之后……”话到此处,她却戛然而止。

  陈婉兮看她吞吞吐吐,不免追问道:“皇上如何处置的?”

  嘉楠咬了咬唇,半晌说道:“适才,皇上降了旨,言说太后夜间得先帝托梦,国家有难,嘱托她亲身到南安寺佛前静修,为国祈福。时限……未有时限。”

  陈婉兮听闻此言,心头猛地一震,手中的珠钗便有些握不住,落在地下。

  这南安寺算是燕朝皇室的皇家寺院,后宫笃信佛法的后妃多有去上香礼佛的,太后往年也曾数度前往。然而,皇帝这番旨意,却已隐隐有发配之意了。

  她顾不得去拾,只说道:“若我不曾记错,这往常去南安寺礼佛的,可只有那无子嗣、不得宠的太妃太嫔。也是皇帝故去,宫中无子无宠的妃嫔无可安置,才一律送去南安寺。太后……”

  嘉楠神色惶惑道:“娘娘说的不错,往年送去的,不是无有后嗣、幽居无宠的太妃太嫔,不然便是在宫中犯了过错,皇上又不忍打入冷宫的,自行求去的。太后身份何等尊崇,如何能够、能够受这等屈辱?”

  陈婉兮紧咬着下唇,半日没有言语。

  红缨本侍奉她梳头,此刻见状,也只得停了,退在一边。

  室内,陷入了死一般的寂静。

  好半晌,陈婉兮才一字一句道:“既是皇上的旨意,那便是木已成舟。此事不与承乾宫相干,近来母妃事多心烦,怕是顾不周全。你看着些,不许宫人议论此事。”

  嘉楠答应下来,心中反倒踏实了些许。

  承乾宫的宫人大多是服侍了顺妃半辈子的老人,中心为上自无话说,却也熟知顺妃的脾气,晓得她小事上应付有余,逢上大事往往没了主意。这等巨大变故,往常从未有过,众人也不知如何是好,竟都听了陈婉兮的调度。

  明乐帝“请”太后前往南安寺的旨意下来,响彻六宫。

  阖宫女眷,上至后妃,下至奴才,无不惊诧莫名,却也并无人敢议论半句。

  出了这样大的事,皇后也没心思要妃嫔侍疾了,将群妃遣散之后,不顾病体,亲自前往养心殿劝说。言谈之中,甚而抬出了猝死的太子于瀚文说项,有家宅和睦,百善孝为先等语。

  然而此言,却触到了皇帝的逆鳞。

  明乐帝勃然大怒,将皇后厉声训斥了一番,言辞激烈,前所未有。

  临末,更使人将皇后强行送回宫室,下旨称皇后久病不愈,行迹疯迷,需隔断静养,不许任何人打扰。

  如此,便是将皇后软禁了。

  皇帝一日之内驱逐太后,幽禁皇后,令六宫为之震惊。

  阖宫众人,胆战心惊者有之,惶惑不安者有之。如梅嫔这等平日里趋附太后之流,更是惶惶不可终日。

  然而命令来自于皇帝,眼看天威震怒,无人敢劝,更无人敢议论此事,后宫陷入了一种诡谲的平静之中。

  人人自危,三缄其口。

  承乾宫却彻底闲了下来,皇帝除却宜妃,如今已不见任何人,皇后又幽居养病,已无需妃嫔侍疾,顺妃每日无所事事,只在宫中侍弄儿孙,同儿媳闲话打发时光。

  一日饭后,她无意间向陈婉兮说起:“这宜妃也不知使了什么法子,能让皇上这般沉迷于她。如今除了她,皇上竟是谁也不见。莫说梅嫔,便是连和亲王、司空珲也一并不见了。之前,听闻前朝有人上了本章劝谏,却被皇帝狠狠斥责了一通。这般,便更无人敢劝。”

  陈婉兮听在耳中,心却越发悬了起来。

  宜妃所想,她大约已然明白。

  之前所谓的毒杀皇帝,不过是个圈套,为的就是引太后动手。太后与皇帝早有嫌隙,本就一心想着如何扳回一城,这等事撞在手里,自是欣喜若狂,不加详查,便贸然出手。宜妃正当盛宠,又在御前尽心尽力的侍奉,忽然蒙此大冤,皇帝一则心生怜惜,对宜妃越发宠幸,二来同太后的嫌隙越深,再者皇帝本就在疑心太后与前朝或有勾连。几番加诸在一起,一股脑发作起来,便有了今日之局。

  然而,宜妃所谋,怕不仅限于此。

  她是想以自身为饵,把皇帝推进无道昏君的局面之中。

  明乐帝越是宠幸于她,便越是证实了明乐帝沉溺酒色,不理朝政。不止如此,为宠妃驱逐太后,幽禁中宫,可谓是行止乖张,倒行逆施。一届君王,如此作为,令人齿冷。

  想及那日宜妃与她所谈,陈婉兮能够想到她为何如此行事,但这般对于宜妃,却是凶险万分。

  无论将来谁掌局面,妖妃之名,她是逃不过了。

  陈婉兮为她忧心忡忡,却又苦无办法。

  这日子并未持续多久,太子遇刺一事迟迟没有结论,而皇帝的风寒却越发重了,宜妃几乎衣不解带的侍奉御前,却似乎毫无效验。

  第117章

  陈婉兮倏地睁开了眼眸,撩起帐子, 果然见红缨一脸惶急之色立在外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