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野人奔小康第85节(1 / 2)





  下面全是滚烫的木材和炭,还有火,上面的一层土看起来挺厚的,但一踩就塌,一旦掉进去,不被烧死也会被烧残。

  她把警戒线拉好后,又做好危险标记,这才回去。

  等到火坑冷却还需要一段时间,为了避免底下有暗火烧得慢,提前开窖出事,她决定多等几天再来。这段正好可以先带人去矿山挑点合适的铁矿石回来先准备上。

  景平安跟步带着几个山崖族人背着筐爬上瀑布旁的悬崖,入眼便是绿色的草泽。

  这片草泽从地形上讲跟赤岩族的那片挺像的,同样靠近矿山,同样靠着河,但它的水位线跟河是一样的,再加上土层厚,又有草根保水,草泽里还有无数的水坑、水洼、小水塘,因此,哪怕河水都快断流了,它依然绿油油的一片。

  景平安便觉得,这地方可真是个宝地!她们在森林里打不到猎的时候,上来捞点鱼、抓点栖息在草泽中的小动物都能过活。

  虽说是景平安让她们来干活的,但带领队伍的是步。她们在穿过草泽抵达矿山后,步还带着她们往上去。

  景平安看步去的方向就知道要去哪。

  老实说,她的心眼并不大,当初亚那一矛投掷过来,是真的差点要了她的小命。要让她当成过去式不介意,不可能。不过,去看一眼亚在不在倒是没所谓,反正不可能再在一起住。

  她们没用多久时间便去到之前居住的岩石处,爬到了岩上朝下望去:一头带崽的剑齿虎占据了这个窝。

  剑齿虎发现了她们几个,发出带着威胁的叫声,虎视眈眈地盯着她们。

  步知道这附近的男野人都迁走了,加上吱守着领地,亚肯定是不在的,因此没看到亚也不意外。她瞥了眼剑齿虎和吃了半截的鳄鱼,带着她们离开。

  剑齿虎吃饱了,又要守着幼崽,不会追来。

  虽说族里的策略是见到猛兽都要射杀掉,可对着带崽的母兽,多少还是有点恻隐之心,退一步讲,留着它们,将来没食物的时候,够全族饱吃一顿肉。

  景平安在矿山上找了个居高临下离猛兽狩猎路线稍远的地方捡比她的拳头小、有铁锈或者呈铁色的铁矿石。她挑了些样品给步她们做为参考,便拿着弓箭,找了个易于隐蔽的地方给她们放哨和观察周围的环境。

  这里没有了男野人出没,小动物倒是多了起来,草泽边上还出现了狐狸、狗熊、兔子,不时还能看到野鸡在飞,还有大鸟从天空俯冲而下,抓起一条一两米长的鳄鱼又飞走了。

  第105章 炼铁

  铁矿石重,捡太多背不动,目前只是弄一些来做研究,因此景平安只让她们捡了小半筐不到,之后又到水泽边猎了几只野兔、两只大黑鹅带回去。

  大黑鹅长得黑天鹅很像,但比起景平安上辈子在农村见到的鹅要凶猛得多,它的爪子像鹰爪般锋利,以捕猎水边的小动物为食。步射杀它的时候,它正啄着一条一米多长的还属于幼崽的小蟒蛇甩来甩去地撕扯。

  景平安看它的体型比老鹰还大,毫不怀疑人类的幼崽估计也在它的食谱上。

  鹅绒是个好东西,可是没有布,没法用来做衣服被子,它又不像干苔藓那么吸水好用,景平安现在也没空去研究编织麻步,只能丢弃。鹅翅膀和尾巴上的羽毛倒是留下了,可以做饰品、弓箭的箭翎等。

  铁矿石捡回去后,暂时倒在一个筐里扔到山洞角落。

  景平安第二天便又带着亲妈她们几个去到河边,先是在炭坑旁边搭窝棚。

  山崖族人天天可着这片河滩薅羊毛狩猎,鳄鱼都跑光了,加上水位退得多,露出大片河滩,基本上没什么来自水里的危险,不过,天上的飞鸟还是得防一防的,搭个窝棚,即可以防晒,还可以防鸟,万一下雨,还能再挡挡雨,因此还是很有必要的。

  这窝棚是搭来炼铁的,就不能是住人的那种小窝棚,而是五六米高,占地约有四五十个平方的大窝棚。

  五个人干活,光去森林里收集搭窝棚的材料就忙了三天,之后还得在河滩上挖坑埋柱子、铺草棚顶等,忙了将近一周才把窝棚盖起来。

  这动静怎么看都不小,惹得族人格外好奇,打猎的、摘嫩叶的、出来遛孩子的,每天都要过来绕几圈看几下稀奇。他们的好奇心特别重,天天来问,要做什么。

  景平安当然不会告诉她们。

  舒在带着赤岩族回去前,前来辞行,听说以后,还特意来参观了一圈,问起来,景平安都没透露一个字,只说有点想法,可不知道能不能行,就等有个结果后再告诉她。

  景平安不想说,舒也没有继续追问,再三向她们表示过感谢之后,便带着族人回去了。

  景平安在搭好窝棚后,便安排轮休,另外换了四个人来刨木炭。

  这种方式烧出来的木炭,灰特别多,特别是最先着火的那些木头,树皮都被烧掉了,取出来时,直往下掉炭渣。

  对于木炭,景平安只在中学时在化学课上听了几句,久了,就只记得分为黑炭和白炭。她在现实中接触到的炭,也就是去旅游度假,在海边吃自助烤烧,用的无烟煤,是黑炭,用的是现代加工工艺。

  可如今烧出来的炭,既不是全黑的,也不是白色,它呈灰色,大部分是灰中偏白,少部人偏黑,同一批炭,质量看起来都稍微有点那么参差不齐。好在,看起来好像是烧成了的,能烧成这样,已经算是意外惊喜了。

  第一批炭取出来后,整齐地堆到另一侧,然后让步安排人去烧第二批木炭。

  景平安向来不喜欢做重复劳动。如今这些能够安排给别人干的活,都安排下去。

  步已经烧过一次木炭,不需要再让景平安教,她带着人去森林里搬来木材,按照之前的方法把木材点火烧过后,泼上泥填埋上,之后便是等过几天再开窖了。

  景平安看亲妈每天跟着自己从早忙到晚,一天假都没放。自己虽说也在忙,可大部分时候都是动动嘴皮子,亲妈那可是实打实地干着苦活累活,景平安便有心让她休息几天。她从之前做陶器的那批人里挑了两个手艺精湛的,取陶土,垒炼铁炉。

  说是炼铁炉,其实就是比较厚的桶形的厚陶炉。

  这边的土质还是挺不错的,族里的陶炉烧到炸裂的并不多,就试试看能不能做陶炉炼铁。不过,为了防止烧裂,陶炉一定要够厚,薄了不行,多费点柴火都没事。

  族里人少,又是实验用铁,所以,一次性炼铁量也不需要大了,大了的话,木炭把铁烧融也费劲。

  炼铁炉做成圆桶形,外部高度约到成人膝盖、外径三四十厘米的炉子,厚度约摸是两指半到三指左右,两侧还得有挂耳,以方便用矛挑起来倾倒铁水。

  模具也是用陶土制作。这个基本上没什么难度,先用泥巴捏成斧头、锤子、长矛形状,晾干后捏好的半湿的陶泥里一摁,再抠出来,模具就做成了。

  想法是美好的,操作起来,还是挺难的。

  两个陶器工先是制作陶泥花了半个月时间,再按照景平安的要求把炼铁炉、模具做出来,一周时间又过去了。好不容易等到炼铁炉能用了,然后发现还差一个冶炼台。

  只有一个小炉子,实在不好炼铁。

  冶炼台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炼铁温度,景平安花了不少心思设计,最后做出来的冶炼台是长筒形的竖炉,中空形状,将装有铁矿石的陶炉整个儿放在竖炉中间,从底部烧炭,旁边接有两个风箱输送空气,以达加增加温度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