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毕业后我回家养猪了第82节(1 / 2)





  “月红姐你这也太客气了!都已经给了工钱了,中午吃点包子咸菜就行了,怎么还做这一大桌子菜?”

  “就是!咱们都是自家人,下回不要这么客气了。”跟唐妈相熟的婶娘们都觉得她这样实在是太破费了,原本村里的规矩就是拿了工钱一般都是不管饭的,可是这次大概是因为红泥沟那边的人也要吃饭,唐妈不好意思让她们单独回家吃,索性都一起管饭了。

  可这又是管饭又是拿工钱的,倒是叫她们不好意思起来。

  要是一般的包子咸菜还好点,顺带着多蒸几笼屉包子也不费事儿,可看着桌上几个大不锈钢盆里盛得满满的大鱼大肉,婶娘们都不好意思坐下来了。

  “愣着干啥?赶紧坐下来吃呀!吃完也别嫌弃,都在我家屋里躺一躺,这一早上站起来蹲下去的,我这老腰都快折腾断了。”唐妈见她们都不肯坐,带着王霜霜和唐新悦她们几个,一桌桌的过去把人给按到凳子上去坐下来了。

  一番忙乱,大伙儿摘木耳摘了一上午也确实饿了,闻着饭菜喷香,肚子里都咕噜咕噜叫了起来,又被按在了凳子上,那还客气啥?赶紧吃吧!

  肉末豆角馅儿的包子用的不是豆角干,而是菜园子里的新鲜豆角,因为富含水分,蒸出来的包子汤汁鲜美,又有一股豆角的清香,格外好吃。

  馒头大概是怕包子不够吃,临时从镇上买回来的,不用问,看个头就知道肯定是镇上那家山东人做的,他家的馒头特别好吃,又大,整个双弯镇就没有人没吃过他家的包子,这么多年了,也只是从二角五分一个涨到了五毛钱一个,绝对的物美价廉。

  豆腐烧肉就不必说了,油汪汪的,夹点豆腐和肉,掰开馒头放进去,好吃的不得了!红烧鱼块用的也不是便宜的白鲢鱼,而是黑鲢,黑鲢的肉比白鲢更嫩一些,一斤要贵上几块钱,看得出来唐家真的是一家子都是厚道人。

  往年农忙的时候各家各户轮流帮忙,谁家不是买两条便宜点的白鲢鱼凑一道菜?面子上过得去就行了。不像唐家,都已经给她们开工钱了,中午饭还吃的这么好。

  酸菜烧猪血更是她们这里的一道特色菜。上唐村自己就有屠宰场,猪血都是新鲜的,而且肉眼可见的干净,绝对不会像某些地方喜欢往猪血里加些奇怪的东西,冒充鸭血啥的,吃的就是个放心!用的酸菜都是自家腌的,鲜辣爽口,和猪血、红辣椒一起烧出来,最大的缺点就是特别费米饭!

  唐新岚本来以为馒头买回来就是备着怕包子不够的,没想到吃到后来,大伙儿都不吃包子了,一个个抓着大白馒头,从中间掰开了,往里面夹自己喜欢吃的菜,除了豆腐烧肉之外,还有爱夹酸菜烧猪血的,居然还有往馒头里夹糖醋藠头的……

  不过也难怪她们爱吃这糖醋藠头。这玩意儿也是她大舅妈的拿手绝活,野地里挖回来的藠头洗干净晾干水分后,先拿盐腌一夜,第二天倒掉盐水,拿井水冲洗几遍,再放到一个大盆里,加入大舅妈自己研究出来的秘制糖醋汁,这样腌出来的藠头酸甜开胃,最适合这种季节吃了。

  上回大舅妈来摘木耳的时候给他们带了两坛子,唐妈见自家吃不完,索性拿出来一些待客,没想到居然意外的受欢迎。等到听说这藠头是章家舅妈腌的,上唐村的人这才是真的服气了——

  往年到底是哪个长舌妇在背后传闲话,说章家舅妈喜欢巴结讨好唐妈这个大姑子的?人家分明就是姑嫂关系处的好!如果不是关系特别好的,谁送礼就送两坛子不值钱的藠头啊?

  虽然这糖醋藠头确实挺好吃的,章家舅妈手艺真好……

  一顿饭下来,鱼和肉倒是没再加,反倒是大舅妈腌的这个藠头加了两回,还有人吃着不过瘾,跟唐妈打听这藠头到底怎么腌的。

  唐妈便矜持中带着一丝丝炫耀地回她们——

  “这可是我弟妹自己想出来的法子,方子你们是别想了,我家岚岚要在网上卖这个糖醋藠头,她大舅妈拿了方子入股呢。”

  “那岚岚妈妈你就不能在店里摆几个坛子卖藠头么?我看你家这小咸菜腌得实在是好吃,不光是这糖醋藠头,还有这泡菜,这霉豆腐,咱们怕是拿了方子回去也做不出这个味道,还不如省心点,直接来你家店里买呢。”

  “对对对!反正你家这小店都是现成的,就多摆几个腌菜坛子。”

  “对呀月红姐,我那会儿怀孕吐的不行,还是吃了你腌的酸豆角和酸笋泡辣椒才好的呢,后来你不是还教我怎么做了?我回去自己试着做了一坛酸笋,全臭了!”

  “听到没章月红?赶紧买几个咸菜坛子开张吧!咱们现在跟着你家岚岚赚钱了,买点咸菜总买得起的。”

  一帮人跟着起哄,唐妈想了想,店里确实还有地方能摆得下几个菜坛子,当下也爽快答应,等这茬木耳收完了就张罗这件事。

  一帮人足足花了三天时间,才算把第二茬木耳全部摘完,一统计,嚯!光这一个山头,就摘了八千多斤鲜木耳!按照五元一斤的收购价,单这一茬鲜木耳的销售额就有四万多元!

  外人看来这林下种植木耳有多赚钱,可实际上唐新岚却清楚,这前两茬她其实只能勉强收回本钱,光是人工成本就要花掉将近三万块,再扣除运输、晾晒、烘干、包装等等,还有给唐新勇的分红,其实真正落到她手里的并没有多少。

  不过好在这木耳也不是一锤子买卖,一批菌棒种下去,只要温度湿度达到要求,接下来每天都能上山采收,直到菌棒里的菌种耗尽。

  不过,接下来就不需要这么多人手了,但是村里不比城里,为了邻里关系,唐妈找了个机会挨个跟来帮忙的村民说好了,因为每天上山不需要那么多人,所以接下来会给她们排班,轮流出工摘木耳,这样也能确保大家都能赚到钱。

  看到唐新岚收木耳收到手软,村里不是没有心动的,但是心动之后大伙儿才发现,卧槽!他们空有一颗想赚钱的心,村里却已经没有山林可以给他们跟风种木耳了……现在上唐村的山头,三分之二在孙二叔手里,三分之一在唐新岚和唐新勇手里。

  想当初他们跟村里包山地的时候,村里好些人还笑话他们呢,毕竟村里都说了,包山地种植山野菜可以,但绝对不可以毁坏原生林,那一个山头有一大半都是林子,别到时候赔本才好笑呢。

  现在看来,小丑竟然是他们自己……还笑话别人?人家就算不破坏山林,搞林下种植照样发大财!

  再看看他们自己,别人包山包地的时候,他们在旁边说风凉话,冷眼看着等别人破产,结果人家根本不搭理他们,只顾着自己埋头苦干,现在想想,他们何必整天把眼睛盯着别人呢?

  盼着旁人过得不好,他们的日子就能好过了吗?

  第135章

  最近唐新岚真的体会到了那种“恨不得一个人劈成两半”的感觉。

  这就是经验不足带来的后果了——当初唐新岚只考虑到了种植木耳菌棒提高山林使用率的问题,却忘记了要想办法错开木耳成熟期和野菜采收期,两件大事撞在一起的结果就是,她现在又要忙着山上的木耳采收,又要忙着山下的野菜采收,真的恨不得跟孙悟空一样,吹一口气就变出好多自己来。

  然而再忙,省台这边的拍摄她却拼了命的也要挤出时间了,没别的想法,就为了两个字:省钱!!!

  省台新闻频道的影响力,可不是一般的广告能比的,而且要是他们的野菜种植基地能上省台新闻频道转一圈的话,以后要是去县里和市里申请一些项目补贴也容易些,这些可都是无形的资产啊!

  她这边全力配合,三位记者在上唐村摘野菜也摘的很嗨皮……

  刚冒出芽儿的洋荷姜,要先用小锄头把上面盖着的一层松针、竹叶和谷糠混合的保湿层拨开,然后顺着根部轻轻把长大的洋荷姜笋芽儿掰下来,掰的时候耳边听到的是嫩芽被掰断的清脆咔嚓声,鼻尖还能闻到属于洋荷姜这种食材独特的清苦味道,这个过程简直太令人沉迷了……不知不觉就能掰下来一大堆!

  “你们在这继续掰哈,我回去拿两个编织袋,顺便把我的三轮座驾开过来,不然这么多,不能都让摄像小哥哥背呀~”唐新岚看了看地头上堆的一小堆洋荷姜,忍不住嘴角抽搐了一下。

  果然华夏人的神农基因,都是刻在了血脉里的,到哪都忍不住想去摘野菜……

  回到家,唐妈还没回来,唐新岚去后院拿了几只洗干净的编织袋,想了想,又跑到自家店里,打开冰柜,拿了些冰镇的酸梅汁。

  这种酸梅汁是孙二叔厂里去年自主研发的新口味,加入了一点本地特产的凉茶,比一般的冲泡型酸梅汤更解渴,而且凉茶还能下火,唐妈试着卖了一阵子,发现销量火爆,现在已经让唐新岚固定给她进货了——用的是唐新岚跟孙二叔谈下的分销渠道,比自己去批发还便宜点。

  骑着电动小三轮,一路风驰电掣地赶到自家地头,那三位居然还在里面掰洋荷姜,唐新岚不得不强行把人叫出来,一人分了一瓶冰镇酸梅汁。这么热的天,洋荷姜地里又闷热,干活的时候不觉得,等停下来之后有他们受的……

  果然,一瓶冰镇酸梅汁下肚,在地头上坐了一会儿,三个人都有些站不起来了。

  唐新岚抿嘴一乐,把地头上摘下来的洋荷姜装进袋子里,放到三轮车后斗里,看了看三个已经完全站不起来的劳动苦手,忍不住打趣道:“你们是跟我一起回去,还是在这边等人来救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