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20章(1 / 2)





  辛录连忙赔笑将话题引到别处去,开玩笑,刚刚皇上说的每一句话,传出去可都是要引起朝中一番暗流汹涌腥风血雨的,也就是他这个跟了皇帝四十年的老人,平日里又不肯接受任何贿赂,嘴巴比蚌壳还紧,皇上才会和他说,否则即使是太后皇后和那些受宠的妃子,也万万听不到这番话的。

  皇上却没了谈兴,喝了两口雪梨汤,就怔怔看着门外出神。辛录看着皇上,脑海中也不由得浮现出以往皇子们在一起嬉戏的情景。转眼间,四十多年都过去了。也不知这萧氏皇族犯了什么邪病。几位亲王都是四十岁以后才有孩子。皇上倒是大婚后就有了儿子,然而前两个却全都病死了,现如今的大皇子身体也不好,二皇子便是太子殿下,却也是皇上三十八岁上才得的,好在下面的几位皇子和一位公主,身体倒都十分健康。

  目光回到眼前的皇帝身上,唉,当年英姿飒爽如旭日东升般的少年,如今已是有了白发,虽然精神还依然矍铄,但眉目间却已隐隐现出老态了。辛录想到这里,不由得便苦笑起来,暗道皇上老了,自己又何尝不是?如今走路的时候,身板儿都拔不直了呢。

  正想着,就见一个小太监匆匆走过来,进屋里跪下行礼后,才恭敬道:“回禀皇上,太后娘娘请皇上过去一趟,说是有事要商议。”

  作者有话要说:感谢大人们的支持,飞扑进你们怀里挨个儿亲,专栏收藏数终于达到了八十九个,呜呜呜,一下子涨了三十个啊,从来没有过的事情,梅子觉得好幸福,啦啦啦……开心转圈圈。当然,也要感谢所有点击留言收藏此文的大人们,是你们的支持才让梅子在每天身心俱疲的时候,还是动力满满的加油写文。嗯,可能会有大人觉得这一章把皇帝塑造的过于人性化了。汗,好吧,梅子承认这是我的私心了,因为梅子觉得那些圣明的皇帝很可怜,必须都要是什么喜怒不形于色,什么心事都要装在心里,喜欢谁不喜欢谁从来不会表达出来。所以梅子塑造了这样一位明君,会偶尔有爆发的时候,梅子觉得这样才能偶尔纾解一下压力嘛,就好像这章里的皇帝先被敏亲王感动,接着又恨自己的弟弟不争气,都直接表达出来了,或许会不符合什么历史和皇帝的形象,但是谁也不能规定说,皇帝应该是怎样怎样的对不对?所以了,这个皇帝另类一些就另类一些吧,还是梅子很喜欢的一个人物的,吼吼。还有那个皇族的儿子问题,泪,这部分是存稿,梅子记得是写到这里的时候,才想起小辈们太小,而父辈们太老的问题,所以才弄出这么个蹩脚的补救段落,大人们原谅梅子吧。otz

  第四十五章

  辛录心中一跳,暗道果然来了,我就说老太后最宠爱三王爷,哪有不替他出头的理。

  皇上“嗯”了一声,就道:“你回去告诉太后,只因赈灾的事情杂乱,朕这里还要忙一阵,待下午再过去吧。”

  小太监答应一声便下去了。皇上这里揉了揉眉心,又捡起奏折看起来。

  吃过午膳,小憩了一会儿,太后那边又派人来请。皇上便过去了,果然,老太后就是为了上午言亲王的事情找他过来的。

  “哀家听说,敏亲王的地里有一块十分大的玉矿,可有这件事吗?”老太后虽然将近八十,可一点儿也不糊涂,也不习惯拖泥带水,见皇上来了,直接就开门见山。

  “是老三说的吧?这事儿朕也知道。母后问这个做什么?”皇上淡淡的道。老太后见儿子的表情不善,心里也不由有些惴惴,便缓和了语气,轻声道:“皇儿啊,哀家知道那敏亲王冒着被王公们非议的危险替你解了围,你心里感激他,但是这么大的玉矿,可也不该让他独吞了去……”

  老太后话没说完,皇上已气的变了脸色,重重咳了一声道:“母后,你如今年岁大了,却并不糊涂,这是听了谁的混账话?竟生出这种心思。那玉矿是在老五的地上发现的,咱们祖宗的律法,不但是王公贵族,就是平民百姓的地里,有什么东西,也都归个人所有。除非是主动上交给朝廷。如今玉矿就在老五家的地上,老五又不是没有开采的能力,你不让他独吞,难道还要朕给他按个莫须有的罪名,抄了他的家,把这玉矿占为己有吗?不要说一座玉矿,就是十座金山,这种事情,应该是朕做出来的吗?母后还嫌我们皇家不够冷血不成?”

  老太后听了这话,不由得脸上有些下不来,生气道“哀家并没有说让你这样做,哀家只是想,那么大一笔财富,老五留着,也容易惹祸上身,就不能想个法子提醒他?若这上交了朝廷,还能亏待他么?到时候有皇家庇佑,又有谁敢动那玉矿的主意?”

  皇上冷笑道:“这些话是老三说给母后听的吧?老五现是亲王,云轩又有无数的江湖能人异士做朋友,寻常人谁敢动他的主意?惹什么祸上什么身?真正包藏祸心的人,早干出千百种下作勾当了。母后不如去问问老三,他为了把那玉矿弄到手,背地里干了什么样的事?我也就是他的亲哥哥,没奈何只能护着他,不得不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那边也就是老五,行动进退都知道分寸,万分的替我考虑,不然换成别人,豁出脸去大闹一场,问到我这里,我就有心包庇,还得掂量掂量会不会寒了众兄弟的心呢。”他显是气到极点,连朕都不自称了。

  太后被皇上堵得没话说,气恼道:“你嚷什么?别忘了老三才是你的亲兄弟,那老五现在无非是惧着你,万一他真富可敌国了,谁知道他对你安得什么心啊?这么多年,也只有他最隐忍,这样的人才最可怕,你身为皇帝,怎的连这点也不明白?皇上,那可是玉矿啊,所谓黄金有价玉无价,那么大一条矿脉,真开采了,那是一笔什么样的财富?”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老五开采了,也自然会上交赋税给国家朝廷,这个不劳母后操心了。”皇上说到这里,挥挥手命众人退下,然后他才淡淡道:“母后,朕知道您的心思,你是向着睿儿和老三的,你知道老五和云轩在太子那一边,所以难免动些脑筋,这立储之事,乃国之根本,朕自有主意,母后就不要掺合进来了,好好享享清福岂不好,何苦为了小儿女的事操心。”

  皇上说完,就站起身,太后被他点破了心思,也没话说了。只好眼睁睁看着他离去,气的嘟囔道:“没见过你这样的,放着亲兄弟不去依靠相信,却视一个异母兄弟为心腹,哼,你识人不清,哀家等着看你后悔吧。”

  辛录老远的就看见皇上面色不善的出来了,他也不敢多言,只小心翼翼扶着皇帝的手来到御花园,穿过一片花草树木,竟然是几亩田地,里面的水稻小麦都已经收割了,只余下一片空田,一大群麻雀在那里唧唧喳喳的捡着米粒吃,见有人来,立刻呼啦啦飞起一片。

  皇帝站在了一块空地旁,怔怔的看了一会儿,忽然问辛录道:“还没找到那个姑娘吗?”

  辛录摇头小声道:“没有,唉,那么个一面之缘的姑娘,又没有画像,要找她,何异于大海捞针?”

  皇帝蹲下来,将那块空地上的杂草拔了拔,叹气道:“那东西倒的确好吃,依那位姑娘的说法去做,还真都不错。如此看来,她定然是十分了解的。只是不知为何,那东西里竟没有种子,留的那几个种到地里,可长出的东西浑不是那么回事儿,唉,都怪朕当日忘记了问她播种之法,只以为和树木花草粮食一样。如今看来,必得找到那姑娘才能问明白了,也不知道她有没有留种,若真留了种,这东西又像她说的那样高产,不畏惧旱涝,那咱们还怕灾年干什么?”

  辛录点头道:“可不是吗?就是不知道这姑娘留没留种?要是也没留种,可到哪里再去找那些妖怪呢?”

  皇上便笑道:“什么妖怪?以前我们闭塞,没有大船到远海,所以以为这世上只有咱们大宁朝和周围的邻国。如今偶尔有船只出海,很多都遇到纳西尔金发碧眼的人,只是言语不通,但船上多是稀奇之物,但尔国和斯坦国那些靠海的国家都传来消息说,这些人都是从大海彼岸过来的,距离我们千万里之遥,但却不是妖怪,而且他们带过来的东西,也多是咱们没有的,朕现在倒好奇,还真想看看那些大海彼岸的人究竟是什么样子。”

  辛录道:“便是见着了也没办法啊,说话都不懂。”

  皇上叹了口气,站起身道:“罢了,这些都是后面的事了,朕有生之年还不知道能不能实现呢。如今最要紧的还是赈灾。唉,也多亏了老五,只是他这一次帮了朕,却是把那些王公大臣给得罪惨了。”

  辛录笑道:“皇上,依奴才看,五王爷和小郡王倒一点儿也不怕呢。”

  皇上道:“那是他们问心无愧,自然脊梁挺得就直,容妃以前就是个性格温和的人,所以父皇才喜欢她。老五和云轩就继承了她的那副慈悲心肠,你看他们平日里哪肯这样得罪人,这一次只是因为受灾的人太多,所以动了恻隐之心,此事光明磊落豪气万千,所以自然不怕了。”

  辛录陪笑道:“皇上说的是,只不过依奴才看来,倒也并非全是如此。虽然敏亲王和小郡王这一手得罪了许多大臣王公,但是却解了皇上的忧困,他们知道皇上英明,日后只要皇上给他们撑腰,别人便恨他们又能如何?”

  皇上停了脚步,看了辛录一眼,忽然哈哈笑道:“辛录啊辛录,你知道朕最厌恶人家拍朕的马屁,唯独你,这么多年了,你连拍马屁都总是拍的这么恰到好处。哈哈哈,好,你说的没错,只要朕心里知道他们的忠心,有朕在背后给他们撑腰,看谁还能拿他们怎么样。”

  辛录松了口气,呵呵笑道:“真好啊,皇上您又笑了,奴才有多久没看您这么开心过了。只是那玉矿,皇上真的一点都不打算过问吗?”

  皇上摆摆手道:“自然不过问,老五他们心里有数着呢,朕不过问,比朕过问好,没的还让他们和朕生分了,本来就已经不肯亲近朕了。”说到这里,忍不住又叹了一口气。

  辛录就不做声了,过了一会儿,听见皇上叹道:“比起那个玉矿,朕现在最想要的反而是那个姑娘,真的能把那种高产的东西推行开来,比什么都重要。唉!钱财固然是富国之策,然而农业才是立国之本啊!”

  而此时,皇上一心想找的那位姑娘,正在自家庄园里招呼着仆人们挖地瓜。

  其实这地瓜在中秋前后就该挖出来了。只是那会儿大家都为六十顷地的粮食悬心,因此也没空管它,如今诸事完毕,元媛才忽然想起后园里还有一片宝贝疙瘩没收,因此连忙找了几个熟悉农事的婆子,到后园里收地瓜。

  她自己也亲自去看,众人听说姑娘种的稀罕东西要挖出来了,一个个都挤过去看,倒聚集了一群人。忽然听外面闹哄哄的,接着一个伶俐的声音道:“姑娘,我们回来了,瞧,我们身上的那些疹子已经消了,姑娘可好了没有?”正是芳莲的声音。

  元媛回过头去看,只见芳莲和浣娘等正往这边走着,多日不见,脸儿似乎黑了一点儿,精神却都好了很多,想必这些日子在外面,没少往外疯跑。

  于是连忙招呼她们来看挖地瓜。不经意间只见芳楠脸上似乎淡淡的,她也没多想,忽听一阵惊叹声,回过头去一看,只见一个婆子已经挖开了一块沙地,两只手举着瓜蔓,下面是大大小小的四五只红皮地瓜,因为地肥,水也好,这地瓜的个头格外大,紫红色的皮上虽然还沾着泥,但也十分的诱人。

  众人都欢呼起来,元媛连忙道:“仔细着些,不要让那铁锹碰着地瓜,不然弄出伤来,就不好看了。

  那些婆子们答应着,人人都迫不及待的挖起来,总算她们把元媛的话放在心上,带着十分小心,不一会儿,便有一堆地瓜堆在了地上。

  众人都啧啧称叹,汤嬷嬷合掌道:“阿弥陀佛,这东西产量忒也吓人,这才是几分地啊?瞧瞧那一堆,怎么着也有几百斤。天啊,这要是一亩地的话,那该有多少产量。

  元媛微笑道:“何止呢,这东西最大的好处就是旱涝保收。一亩地若打理好了,最起码也有几千斤的产量,可比那些稻米什么的高产多了。”

  她说完,众人又是一片惊叹。先前挖土豆的时候,大家就已惊奇一回了,没想到这红皮东西竟然还更厉害。

  当下几个婆子一齐动手,太阳下山前也就干完了。元媛亲自挑选出几百根最大最红,一点伤口没有的大地瓜,好生放在箱子里,预备做来年的种子用。其他的便命人拿到地窖里储存起来。

  闹嚷嚷的直到戌时末,方觉累了。因便让浣娘陪自己睡,其他人都打发去外边睡,她和浣娘说了下小王爷来的经历,也没多说,知道浣娘心里还脱不了封建女子的想法。

  说着说着便睡着了。第二日起来,梳洗完毕后吃早饭,就见芳龄眼睛肿了,她不由得奇怪,吃了一口饭就忍不住问她道:“芳龄,你这是怎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