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123节(1 / 2)





  “大表哥还说要是没有人买,剩下的全部打包。”

  李志强啧啧了几声。

  “明天多准备一些吃的,张大哥说的没有错,我们是不是买一点别的。”

  张丽霞心满意足地数了数钱,自然不能跟自己男人比,一个人参酒都可以顶别人大半年工资。

  “媳妇,我觉得你还是坐着收钱就成,光着包饺子云吞就几个小时了,要是准备其他东西,也不是不成。”李志强想了想,突然想起来李家村和石家庄不是种了不少东西,“我们要不要让大舅哥把家里多余的大米,山货,送过来,到时候按市场价格给,我听大表哥说要办养鸡场。”

  李志强还是觉得花的时间太长了,想着媳妇是力气大,可不是还有更简单的小吃吗?

  比如炒鸡蛋,蛋炒饭,水煮玉米啥的。

  多简单啊!

  张丽霞眼前一亮,这倒是个好主要,比大哥在乡下种田好得多,不过不能夸强子,淡淡的说,“你一会就去联系,还有桂香姐家的鱼,要是石家庄的药鸡多一些就好了,大表哥要养鸡,是好事啊!”

  也就是这几年,渐渐地有人做生意。

  刚开始的时候,个体户还是让人看轻的,可是现在看看,捧着铁饭碗的人还不能下海的人赚多。

  现在的好日子,是以前想都不敢想的。

  “要是爹娘愿意来京里就好了。”

  李志强嘴里面的爹娘绝不是李老头,而是岳父岳母,张家老两口死活不愿意麻烦闺女和女婿,说了多少次,都不愿意来。

  这些年,除非有人结婚,很少能见面。

  一个是距离问题。

  另外一个就是回去了,难道还不得看一下李老头,又是闹不愉快。

  渐渐地,就不乐意回去了。

  “爹娘年纪大了,这里邻里跟乡下不一样,没人说话,还不如在老家自在。对了,我听说国家要准备计划生育,不能生了第二胎了,是不是?”

  张丽霞好奇地说。

  在京里,消息就是快。

  何况好多人都关注这个问题。

  “嗯,张大哥的父母都催着赶紧生个孙子出来,除非不要这个工作了,不然别想生。很多人现在都在打听生子丸的事情,还好方子早就交出去了,是那些人没有用,没得出什么成果。”

  李志强摇摇头,他倒是可以找闺女拿得出来,可不能开这个头。

  到现在,很多人都不相信自家什么东西都没留下,全部都交出去的。

  “我早就说让闺女和儿子有对象,就赶紧带回家,我要不是不通情理的人,到时候闺女是不是只能生一个了。”

  张丽霞操心得很,十七的时候,都是强子媳妇了。

  可闺女都快十八了,还没有开窍。

  现在国家要是不能让,闺女只生女儿,这婆家乐意。

  想了想,不行,她得全部的亲朋好友都通知一遍。

  要是想生的,赶紧生,特别是乡下,估计一时半会的,还没问题,日后可说不准了。

  李志强是个男人,哪里想到这个问题,媳妇说让通知,他就忙开了。

  能电话联系的,直接打电话。

  确定把认识的人都通知到。

  又让乡下的亲戚朋友,要是有山货什么的,都可以寄过来,当然寄的费用,都是他出。

  这是好事,而且李志强给的价格还不错,卖给别人,还得压价。

  张家老两口就知道是女婿想拉扯自家,不然这山货哪里没有,非得寄去,而且女婿说的市场价格,比他在县里还高。

  “这东西一定要好的,女婿说我们家没有的,可以收别人的,无论我们收购的价格是多少,他都按京里的价格买。”

  张大生还有什么不明白的,这几乎就跟送钱到面前,没差别了。

  “还不是你们兄弟没出息,害得你妹子在京里那么远,都操心你们两个哥哥,多跟你们媳妇孩子说说姑姑的好,做人要有良心。”

  刘淑芳生气地拍着桌子。

  当她不知道两个儿媳说了什么话。

  认为闺女有出息,怎么就不拉扯亲哥一把。

  也不想想,大柱和二柱除了种田,还会什么。

  “爹,娘,你们放心,我们一定好好干,不辜负妹子的心意。”

  张大柱挺感激的,他都这么大年纪了,还让爹娘,妹子操这个心,真是过意不去。

  “就是不给钱,自家的东西要什么钱。不过收别人的东西,我们要仔细检查,次一点的东西,绝对不寄给妹子用,这开店,是不是太辛苦,要不要我们过去帮忙。”

  张二柱恨不得马上就开始去看看有什么山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