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20章(1 / 2)





  秦林扫一眼信件上的标记,边撕信往里走,急行了几步停下转过头正色道:“英国公府徐太君她老人家仙逝,你们的十四弟也没了。”

  秦明三人都一愣:“十四弟?”

  秦林点头道:“六弟的长子早产,生下来只活了一天。”

  知言出声询问:“六婶婶如何,老祖宗可好?”

  秦林再细看一遍:“六弟妹恐要将养些时日,老太太无妨。明早我们继续赶路,你们几个先回屋去。”说完他带着幕僚随从回屋密谈。

  秦明三人和知言脚步略沉重回房聚在一起,知言双手支着下巴出神,秦昭过来安慰她:“不用担心老祖宗,她老人家什么事没经过。”

  知言点头,秦昭问她:“后悔了?”

  知言再点头,秦昭调笑:“悔之晚矣。”

  知言站起来轻扬头:“开弓便无回弦箭,待我回到燕京再好生孝敬老祖宗。”

  秦昭笑着点点头,转头与两个哥哥谈论今日之见闻。

  知言回忆起关于徐太君的点点滴滴:和善、慈祥、孱弱,丝毫看不出她年轻上阵杀敌时的利落狠辣,一人独掌军中舵首英国公府近半个世纪,历经两朝,犹如定海神针。徐太君逝世,一代巾帼英雄与她的时代已远去,留下许多传奇让后人传诵回味。

  开国八大公府只余三公府各镇守一方,八大侯府剩四家参差不齐,若干伯府也只有六七家苟延残喘。有英国公府这等用血脉性命铸就今日荣耀显贵;也有固远侯府昔日赫赫扬扬,诸国公都避其锋芒,现被蚕食干净只余躯壳;另有长武伯府勉强保住爵位,力图重振旧时威风。

  知言看向秦明三人,秦家呢?待有朝一日老狐狸不在,他们能否撑得起秦氏的天?

  ☆、第33章 秦家川

  黑暮降临,月明星稀,远山朦胧。一队人马蜿蜒缓慢行在崎岖山路,数十个火把排成长龙忽隐忽现。夜风凉意丝丝,知言蜷缩在秦林身前直打呵欠,骏马奔驰千里疲惫不堪,驮着两人踏着碎步徐行。

  秦林低头看知言一眼,轻声安慰:“马上到,最多半个时辰便能抵达你二叔公处。”

  从西京城出发途经陕甘交界继续西进。道路逐渐不平坎坷,山头连绵起伏,沿途景色失却葱郁,满眼黄山点缀翠色。熟悉的景致重现知言眼前,她难抑兴奋不再满意坐到马车里游览,天天央求秦明几人带她骑马。此间官道变窄,山路盘旋不能纵马,车内并不比骑马舒服,故秦明三人并秦林日日带着知言赶路。

  早在陕甘交境处便有三老爷留下的人等侯,他们一行人五日前进甘肃境内。因数十辆车马辎重行程缓慢,昨日,前来接应的秦曙言称三老爷只比他们快一日路程。想着马上见到父亲母亲,秦昭再老成也只是十三岁少年一扫数日奔波疲态,喜形于色精神抖擞。知言却是平淡。

  旁观的秦林心中纳罕:父亲让三个侄儿和九侄女回乡,自己初时不大情愿带上一七岁女童,只不敢违逆父意应下。此行尚有要事在身,时刻警戒提神不敢有失。但冷眼观得小侄女一路颠簸不曾叫苦,即使豫境饥民泛滥,她比寻常孩子镇定许多,更未嫌弃粗茶淡饭,不似闺阁中人。自打过西京城,侄女神情更是难掩兴奋,所到之处展颜欢笑,路边寻常野花奉若珍宝。几个侄儿对乡野及故里都没她这等向往,就是自己幼时在故里生活过几年,此行依理非依情。这等蛮荒之地那比得上燕京繁华,更是不及烟雨江南大好景致。听闻在家时老太太常说这孩子太过硬气,父亲也说:这孩子天生就是秦家的人,倒像真是。他不免对知言多几分疼惜。

  秦林对知言照顾周到,知言抬头称谢:“无事,五叔幼时在此间过得可有趣?”

  秦林却问:“不想见你父亲?”

  知言发觉自己对三老爷很是抵触,这可不行要相处整三年,且听方太君言外之意,秦枫这是最后一任外放,以后会长留京城。时日还长,得想法子调整心态才是。她撇撇嘴言不由衷:“马上能见到父亲也好。”

  秦林岂听不出当中真假,一笑再不询问。

  慢坡下山转过几个弯后,夜色中灯火星布,远眺到正中一片灯火通明之处,想必是秦效宅院。山脚下秦效长子秦槐带着家丁并秦顺等人已候多时,秦林带侄儿驱马与堂兄汇合后并头同行。

  知言眼皮子打架迷迷瞪瞪脑子里乱成浆糊,终于到家了,她心底放松终支持不住睡熟。秦林不忍打扰侄女的美梦,赶了几十天的路,自己和几个侄儿都疲惫不堪,莫说是个小女孩。

  秦效和三老爷候在正厅中说话,秦林抱着知言带着侄儿见过叔父和三哥。秦效见是兄长的宝贝孙女睡得香甜,唤过儿媳领她们一行人回房歇下。

  三老爷夫妇近午才到,半日休养后打起精神,与秦林等汇合相见。不容他们休整,连夜与秦林、秦昭三人、秦效祖孙三代相聚议事近天明方散。

  次日天擦亮,便有秦州知州李大人到访,此乃秦敏旧时同乡同窗。秦枫虽是即到任知府,笑推未到官署接印以世交子侄身份自称,并命秦旭三人拜见李大人,两方相谈甚欢,用过午饭李大人满意离去。

  知言晚间被秦林送回房,任奶娘丫头解衣擦洗香梦酣沉,直睡到日上三竿方睁眼,起床梳洗过,先去见三太太。三太太宿在同院正屋,正在梳妆,见是知言,唤她上前。

  知言依先见过礼再坐到常氏身边,常氏上下打量这位庶女,千里迢迢一路奔波面带疲色,这孩子那怕在外头偶遇也不会认错,跟三老爷及秦昌像是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她粗略问几句路上走得如何、家中老太爷老太太身体可康健,再询问几个儿女。

  知言简单做答。下人们摆饭,几样小菜并花卷米粥,也算精致,都用得不多。常氏领知言前去拜见秦效之妻。

  秦效正屋一明两暗三间大房,雕花大漆窗,东边盘着通炕终年烧着不歇,西边临窗摆着书桌并十人大圆桌,正中八仙方桌两旁各摆太师椅,地下左右两溜共八把圈椅。

  右手太师椅上坐着一位头发全白面目慈祥老妇人正是秦效之妻王氏,她身侧立着两位妇人。观年长者乃秦槐之妻刘氏,知言听秦林说起老家堂大伯娶刘姨奶奶之内侄女为妻。秦刘氏四十岁左右,圆脸大眼,干练朴实,身形壮硕,想来是执家好手。另一年轻女子便是秦曙之妻杨氏,容貌俏丽,大红细布衣裤,发髻上插着两件银饰,不停偷偷地打量常氏及知言身上衣饰。

  常氏领知言一一见过众人,秦刘氏拉着知言大声笑说:“哎哟,这个女娃儿一看就是咱屋里头的人。”

  秦王氏一身细布深蓝衣裤,衣领袖口裤脚也都绣着花,伸出略粗糙的手拉知言细细看,面带拘谨连连点头。

  常氏因赶路的缘故面色憔悴,坐在椅上轻声附合,不停向外张望心不在蔫。

  满屋只秦刘氏一人声音,待她领着儿媳去厨房帮着准备午饭,屋中顿时冷场。知言代方太君向秦王氏问好,按着此地风俗称她奶奶。秦王氏不大自在,陪着笑不说话。

  知言瞧见常氏心神不宁直盯着屋外,叔祖母又太过客气小心。我也很累,难不成让我哄着大伙。不对,怎么没见着秦昌。

  知言走到常氏面前问道:“母亲,十二弟去了何处?”

  常氏面露不自在,挤出笑容:“他跟着你父亲在前头。”

  知言笑道:“定是弟弟喜欢骑马,我这一路缠着五叔天天骑马。”

  常氏勉强笑了笑,低头抚弄袖口纹绣。

  知言仍故作天真,笑着对常氏说:“两个姐姐托我给母亲和父亲都捎了礼,待回房我让人整出来送到母亲处。”

  常氏听闻说起两个女儿,似提起兴致这才转头:“不急,倒让你费心。”神情不耐应付,继续望着屋外。

  知言不以为意坐回原位,余光扫到常氏左手一位管事婆子模样的中年妇女冲着自己翻了翻白眼。前年常氏回燕京带的随从中并没有此人,她就是许妈妈?

  知言除了对着老狐狸和秦林犯怵,其他人还是应付得来。

  知言再寻秦王氏说话,老人善良而卑微没见过大世面,对着京城来的贵客陪着万分小心。知言跟她学起家乡语言,老人微放松,一物一景慢慢教给知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