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249章(1 / 2)





  这模样是个机灵的,只是略微……黄娘子心中沉吟,似乎有些不够大气。骆家几十年前是广陵大族,现在渐渐式微,这家中的大小姐都寒酸成这个模样了。黄娘子瞧了瞧她身上穿着的平绒披风,心里暗道,第一次出来,如何连件羽纱斗篷都不穿,倒是那个狐狸毛的手笼却是个好东西。

  “骆大小姐可已经发蒙?”黄娘子笑着问了她一句,拿起桌子上摆着的一本《三字经》来:“若是还未入门,那边先用着这个。”

  相宜低眉笑道:“还请娘子多多指点。”

  《三字经》这些,都是启蒙用的,相宜早就背得滚瓜烂熟,但她却并不想说出来,她想要让黄娘子觉得自己进步神速,也好多多到外头赞扬自己。骆老夫人送了自己到杨氏族学,自然是要想替她博个好名声的,若是能得黄娘子赞誉,定然对自己大有裨益。

  黄娘子见相宜神色恭敬,心中也是满意,指了下角落那桌子道:“你且去那边坐着。”

  相宜行礼,然后带着翠芝朝那边走了去,杨宝柱与嘉懋跟了过去,看了看那张桌子,两人都露出了不满意的神色:“这也离得太远了些。”

  “没事没事。”相宜抬头笑了笑:“黄娘子声音大,坐到这里能听到。”

  她本不姓杨,能在这里头有个角落呆着,已经是够幸运了,何必挑三拣四。她伸手将三字经翻开,开始看上边的字:“人之初,性本善……”

  这几个字在相宜面前跳跃着,让她忽然困惑了起来。

  人之初,性本善,果真如此?她轻轻叹息了一声,若真是这样,那为何她那对双胞胎弟妹对她如此怨念深深?他们何其幸运,有父有母,祖母的心总是偏到他们那一边,可他们还是总要来找自己的麻烦,这性善又究竟体现在哪里?

  嘉懋见相宜呆呆的坐在那里,凑了过来:“相宜,你哪个字不认识?”

  一张脸孔逼近,相宜轻轻“啊”了一声,心里有些慌乱,伸手指着哪个“善”字道:“这个字笔画太多,我没见过。”

  “这个字念善,也就是说好心。”嘉懋笑着解释:“像我与你宝柱哥哥,都是善人!”

  站在旁边研墨的翠芝听了,也凑过来瞧了瞧那个善字,鼻子里重重的哼了一声:“我们家大奶奶可不是个善人!”

  正月初十,天气还是分外冷冽,屋檐下边长长的冰棱依旧没有融化,站在走廊下边一抬头,就见着上边有着冷冽的光,就如刀剑一般锋锐,长长短短的,要戳到人的心窝子里去。

  翠芝扶着相宜往石阶下边走,很少有丫鬟婆子往相宜这边来讨好卖乖,人迹罕至,故此门口有一层薄薄的冰,刘妈妈一早起来,将那条小径上的冰给铲了去,青石的路面上一层淡淡的黑色印记,远远望着,就如那水晶上裂开了一条缝。

  相宜小心翼翼的从小径上走了过去,才拐了一个弯,就见着走廊下边有两个黑糁糁的身影,站得笔直,一动也不动。

  “大姐姐,要去念书了?”骆相群的脸慢慢在灯笼下边亮了起来,相宜这才发现她的眼睛正盯着她的新衣裳不放:“祖母给大姐姐新做的衣裳真好看。”

  相宜伸手抚平了身上那件斗篷,这斗篷只不过是平绒的,外边镶的是兔毛边儿的,绣娘当时还在说,用狐狸毛镶着会更好些,祖母不咸不淡的说了句:“若是用狐狸毛,就该用着羽纱的衣料了。”

  等着绣娘走了以后,刘妈妈气愤愤说:“老夫人依旧是偏心得很,平绒才值多少银子一匹?怎么着也该给大小姐做件羽纱的……”她的话头顿了顿,眼中忽然就朦胧了起来:“以前奶奶在钱家做小姐的那阵子,钱家虽然说败落了,可那羽纱斗篷云锦斗篷都是少不了的。”

  相宜没有出声。这世家大族,总会有衰败的一日,若是老惦记着以前的繁华,便总是有那失落之感,现在要做的事情是努力向前看,如何将自己这一辈子过得轻松惬意。

  骆相群身边站着骆相繁,她比骆相群小了一岁,个子还不及相宜的肩膀,她摇摇晃晃的走了过来,伸手拽住了相宜的斗篷:“大姐姐,以后回来教相繁识字,好不好?”

  骆相繁的脸蛋圆圆的,一双眼睛就如点漆一般,相宜瞧着她那认真的表情,笑着捏了捏她的脸:“没问题,我回来教你识字。”

  翠芝扶着相宜慢慢朝第一进屋子走了去,轻声在相宜耳边抱怨:“姑娘,你别理三小姐,她还不是想出你的丑?”骆相繁的母亲骆三奶奶少有才名,骆相繁出生以后也是格外伶俐,骆三奶奶已经开始教她读书认字,《三字经》都差不多能背出来了。现在她让相宜教她识字,分明就是想来考究相宜的学问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