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五十七章一切照旧(1 / 2)





  杨广走了,满怀心事的走了,留下了同样满怀心事的秦风。

  此时此刻,秦风正在喝酒。

  秦风不喜欢喝酒,但今天发生的事情对他冲击实在太过巨大,让他不得不喝点酒才能安抚住那不断颤动的心肝。

  今天跟杨广说话的是自己吗?

  秦风有点不敢置信,自己竟然撺掇他夺取太子之位,自己原本明明只是想当大隋第一纨绔的呀,怎么莫名其妙就变成了这幅模样?

  最后,秦风将这一切归咎于杨广这小子不是个东西,好好的跑到自己面前诉什么苦呢?

  也怪自己心太软,怎么脑袋一热就答应杨广帮他夺太子之位呢?果然上一世的老院长说得对,心软的人成不了大事。

  不过秦风却没什么后悔的情绪,根据他后世的记忆,杨广这个人其实很难评价。

  有人说他是暴君,杀兄嗜父,侮辱亲妹,纳后娘为妻,简直是天字第一号的混蛋,比夏桀商纣也不差分毫。

  也有人说杨广英明神武,创科举,开运河,彻底打通丝绸之路,乃是难得的千古一帝,只是太过急功近利。别的朝代几十上百年都未必能完成的事,在他登位之后,短短十几年的时间便全部做完。

  包括三征高句丽,这件让大隋彻底跌入深渊的大事件,不同的人也有不同的看法。

  不赞同的人觉得杨广是个不折不扣的蠢货,高句丽一个弹丸小国,只需派一上将,十万兵马便能彻底荡平。但杨广御驾亲征,举倾国之力,但却昏招迭出,连败三次不说,还让大隋彻底分崩离析。

  赞同的人,觉得杨广深谋远虑,三征高句丽并非什么愚蠢的举动,毕竟远征高句丽的并非一个隋朝,包括唐、明在内,至少三个王朝都曾对高句丽动兵。

  而且在他们看来,杨广的最终目的已经是为了消耗忠于关陇世阀的兵马,好稳固大隋的统治。后来军阀并起,最后李渊一统天下似乎也证明了他们的观点正确。

  秦风无疑更倾向于杨广是个英明神武的帝王,否则他也不会愿意帮助杨广,不过,他也必须得承认,杨广确实算一个暴君。

  但是历史这东西,究竟有多少能信,秦风不清楚,甚至到目前为止,他都有些不清楚自己穿越的究竟是历史上那个原原本本的隋朝,还是中间夹杂了什么干货。

  毕竟如果他没记错的话,魏徵这小子现在的年纪应该没这么大才对,难道是自己这只小蝴蝶的到来,略微改变了历史?

  其实让秦风真正下定决心帮助杨广的原因是,到目前为止,他没有从杨广的身上看出丝毫那个后世盛传的暴君模样。

  如今的杨广反倒给他一个上进,谦虚,有雄心的好孩子模样,或许一个隋炀帝养成计划会是不错的选择?

  平心而论,秦风不希望隋末那场动乱的到来,虽说之后的大唐是整个中华历史上有数的强盛王朝,但若是没有那场动乱的话,大隋又该是何等的强盛?

  论私心,秦风不希望自己的晚年还要接受一场动乱,不希望自己的子孙后代在那场动乱之中宛如羔羊一般被人屠宰。

  论公心,他清楚的知道那场动乱之下,王世充、瓦岗两方势力在河南杀得难解难分,硬生生把大隋人口最为稠密的地方杀成了鬼蜮,他不希望无数汉人这样憋屈的死在自家人的屠刀之下。

  说他自私也好,说他装逼也罢,他本不是一个有什么远大理想的人,但这一刻,他真的希望杨广能够在他的影响下,成为一个不弱于李世民的千古名君!

  想到这里,秦风将最后一点茅台灌入口中,然后迷迷糊糊地爬到自己的床上,正准备睡觉,就听到怀中传来一个声音。

  “夫君,那是晋王广,可对?”

  秦风的酒意瞬间随着汗水挥发了出来,他低头,沉声问道:“你也猜出来了?”

  知道杨广身份的人越少越好,虽说白天武远豪明明白白叫了晋王这两个字,但在秦风看来,杨广的年纪还小,又没什么功劳,应该没人会去多想,可没想到...

  刘婉婷幽幽道:“当年父亲打了胜仗回朝,陛下亲自迎接,太子和晋王都在陛下身旁,那个时候他还小。”

  嘶...自己这个便宜老丈人能够让杨坚亲自迎接,看来官不小啊。

  “会是祸事吗?”刘婉婷担心道:“夫君,如今我们家不过是庶民,皇家的争斗可不是我们能够参与的。”

  “不会!”

  秦风没想到自己这个婆娘竟然如此敏感,不过他却没把这事放在心上,不说史书上明确写着杨广确实争位成功,只说他自己便有保命的手段,了不起最后逃到海外便是。

  东南亚那块地方现在基本就是野人,凭他的手段和仓库里的东西,拉拢一批人,然后占岛为王,当个开国之君应该也不是什么难事。

  第二天一早,当秦风有些孤零零的站在一众家丁面前时,他突然觉得有些不适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