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18节(1 / 2)





  “你看那边,那棵大榕树。三宝侗寨的古榕树有三十多棵,都有两三百岁的,大多是清朝乾隆年间种的。”

  顺着台阶往上走,成芸看见坐在两旁缝东西的侗族女人,问张导:“侗族和苗族都很喜欢刺绣?”

  “嗯,侗女和苗女的刺绣功夫都很好。”

  寨里很静,人不多,路边躺着晒太阳的野狗,成芸走着走着,说:“怎么不见男人?”

  张导打趣道:“咱们后面不是有一个。”

  成芸笑了,转过身,阿南还闷声跟着。

  成芸逗他:“周先生,低头捡钱呢?”

  张导咯咯笑,可阿南还是没反应。

  成芸挑挑眉。

  这脾气好像不太对劲。

  成芸哼笑一声,转过身,不再看他。

  阿南却在此时抬起了头。

  阳光把成芸的样子拉得很长很长,越过几级台阶,到了他面前。

  她双手插在风衣兜里,尖细的靴子显得小腿细而修长。

  “侗族有三宝,鼓楼、大歌、风雨桥。”张导说,“不过后两个在这里见不到。如果有时间,我们再去肇兴那边,你如果听了侗族的大歌,就知道这个民族有多美了。”

  成芸低着头看脚下的台阶,听了张导的话,淡淡地道:“是么。”

  第十四章

  成芸走了一会,觉得有些累了,问张导接下来的安排,张导想想说:“成姐,今晚你想住在哪里?”

  “住在哪里?”成芸左右看看,“这里能住么?”

  “这啊……”张导有点犹豫,三宝侗寨的条件比之前的苗寨差很多,她怕成芸会挑剔。

  “这样吧,我先去问问看。”张导说,“成姐你先休息一下,我很快回来。”

  “辛苦你了。”

  张导去联系住处,成芸在一户人家前驻足,这户人家跟侗寨里其他住户一样,有一栋二层木制小楼,走廊环绕,屋子四角挂着照明的灯泡。

  一楼的大门不关,来往行人能清清楚楚看见里面的装饰,成芸闲逛途中看到好几户人家正堂里挂着□□的画像。

  这户人家门口空地上只有一个侗族老太太,坐在小板凳上,手边是一架简易的老式纺织机。她头发稀疏,可是很长很长,用侗族女人最常用的方式盘起,后面插了一根木梳固定。

  成芸见她旁边有一个空着的小板凳,过去问她:“阿姨,我坐一会行吗?”

  老太太抬头,脸色黝黑,一脸褶皱,她眯着眼睛看成芸,说了一句话。

  说得好像是方言,成芸听不懂,指着那个凳子说:“这个,这个凳子,我能不能坐坐?”

  老太太又说了一句,成芸已经集中注意力了,可还是没听懂。她想着是不是能用其他方法询问,干脆走到凳子旁边,刚要再问,身后一道声音传来——

  “她说你可以坐。”

  成芸回头,阿南站在她身后五步开外,双手插在衣兜里,俯视着她。

  成芸看着他,坐到板凳上,自己先捶了捶小腿。阿南的目光也随之落到她腿上,看着那双快要过膝的高跟皮靴。

  成芸说:“你看什么?”

  阿南看向她的眼睛,说:“你穿这走路不累么。”

  “累。”

  “累还不换。”

  “没得换啊。”

  “买一双旅游鞋。”

  “行,你明天拿给我。”

  “……”

  阿南移开目光,没两秒钟,又转回头来。

  “你——”

  “这老奶奶说的是贵州话么?”

  两人几乎同时开口,可明显成芸语速更快。阿南把自己的话咽下去,低声说:“不是,是侗语。”

  “哦哦。”成芸看起来很感兴趣,“你能听懂侗语。”

  阿南微微皱眉,感觉成芸的话问得很奇怪,“当然能,他们这边跟我们的口音不太像,但仔细听还是能听出来。”

  “都是榕江的,口音也有差别?”

  “嗯,隔一个寨子就会有差别。”阿南看着她,又说,“有时候寨子大的话,寨头和寨尾也有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