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九零胡同养娃记第32节(1 / 2)





  其实他也不想借,借钱容易还钱难,但是小金这样磨下去,面子上挂不住多少会借点出去的。

  小金想吐血,这大老爷们居然安心在自己身上插个气管炎人设,他没毛病吧。

  小金一走,范晓娟就火大了。

  “要不是我赶来,这钱是不是就借走了,你知道人借钱出去是干嘛的吗,这个小金就没干啥好事,一路找人借钱,借了也不知道多少家,自己一毛钱没有就准备在京市买房子了,你瞧瞧人家,再看看你自己,怎么那么点胆子都没有呢,咱们且不说出去借,自己的钱拿来买总成吧?”

  韩江呐呐的:“那是人家,我是我。”

  “你知道我以后怎么死的吗,气死的!”

  范晓娟打定了主意是要买王奶奶的房,不光王奶奶这边要买,孙家的房子她也要收了。

  一个月以后,韩江还真间接打听到小金到处找同事借钱。

  那个同事一见到他就说:“小金没找你借到钱吧,肯定没找你借到,他还到处跟人说你抠门呢,结果我家里有事着急让他还一点,说了多少次都没钱,我去找别人借,人家才跟我说小金也找他借了,借走这么多钱,也不知道猴年马月才能还得了。”

  小金这人人缘不错,弄得跟谁都是铁哥们似的,谁好意思为了几百块钱拒绝人家呢。

  那个同事平常还让小金带过班,也不好意思推辞,就借了五百。

  五百块钱都说还不了,也不能为了这点钱去跟人喊打喊杀吧。

  幸好那天范晓娟来的及时,把钱拿走了,不然也跟其他同事一样,借出去的钱几十年以后才能收回来。

  “你老婆厉害,看来怕老婆没啥不好的。”同事感慨说道,这里说道怕老婆竟然有几分羡慕的意思了。

  “……”

  同事话锋一转:“对了,你有钱吗,给我借一点周转周转。”

  韩江的脑子一滞,迸出来一句话:“我这里真没钱,我媳妇儿最近在看房子呢。”

  他没钱,他媳妇儿要买房。

  他现在居然也觉得,钱留在手里真是人人都盯着。

  至少小金不会找那些背着一屁股债的同事借钱吧。

  ————————

  回来以后范晓娟就盯着胡同没放手,第一是现在胡同里还算便宜。

  当然,便宜不过单位集资建房,可单位的房子你得等,谁知道什么时候盖呢,再等几年那就不是现在这个价钱。

  可钱放在手里能生儿子吗?

  不能。

  对于不会投资的人来说,死存钱就没有路。

  而且就重生前的记忆里,三十年胡同里面的小房子都几千万一套了,装修一新的更加值钱,京市市中心下水道改造了以后,胡同里也能加建厕所,早就不是贫民窟一样的存在,再加上范晓娟住的这一代不是解放后修的,而是真正的明清古建筑。

  商品房能买吗,至少她现在是没钱买商品房的,论起增值幅度,商品房肯定不如老旧的四合院。

  这些道理韩江现在想不通,很长时间里,好多人都想不通在大城市里买房的道理,就是觉得贵,跟老家盖房子比起来,贵得要命。

  且因为这栋房子,韩老头多了好多要钱的理由,一会儿要五千块加一个围墙,一会儿又要三千块挖一个排水沟。

  就她做财务这么多年的经验,想都不用想就知道有两本账。

  一本对他们,一本对老人自己,挖排水沟要钱吗,他们在家没事的时候就可以挖啊,这都能找他们要三千块。

  送台印钞机给他们好了!

  他们现在存款不到三万,满打满算的三万,实际上把两边都买下来,装修上就不太够了,但是院子是自己的就方便了啊,韩江可以办个乒乓球教室,这样的话也不用总出去教人打了,老实说国企那个价格,给的确实也不怎么地道。

  教乒乓球的虽然没有教艺术的值钱,但是家里有个训练场地,办班能赚到的钱,指不定比上班还高。

  当然,对韩江来说这又是痴心妄想了。

  男人啊,迈开步子怎么就那么难。

  范晓娟这一气直接气到了晚上下班回到家,进门就黄穗华拉到一边。

  黄穗华比她大了十来岁,是进京第一代的外地人,当初为了给孩子跑户口受了不少罪,她那会儿政策更紧,吃粮本的年代,孩子跟娘要都没有户口,连吃公家粮都难。

  “小范,跟你说个事,我家可能要卖房子了。”黄穗华说。

  “啥?”范晓娟一时还没反应过来。

  虽然知道孙家要卖房子,但这也太快了一些,王家那边才传出来消息,孙家就说要卖房子?

  看到黄穗华的眼神她就明白了。

  这胡同口卖胡同,都是争着谁抢先,谁先卖谁能够叫起来价钱。

  等到一户买了第一户,剩下的第二户就成了夹角,跟她当年一样,农村包围了城市,单门独户的就不值钱了。

  孙家应该是看到王家要卖,就坐不住了。

  两人一边说话一边往里头走。

  范晓娟好奇:“那你们都分到房子了吗,老人怎么办呢?”

  “咳,憋憋屈屈的住了这么多年,可不是到尽头了嘛,老大老二早就分了房,我们晚一点,今年单位的房子也盖好了,老五是个姑娘,左右要嫁人的,而且他们单位有宿舍,现在三家商量好了共同给老人养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