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病弱美人在七零第84节(1 / 2)





  宋阮阮每天给他们讲两个小时的数学课,从初一的课程开始,系统性,融会贯通地讲,然后再额外给他们一个小时答疑。

  因为课程内容很多,宋阮阮把进度拉得很快。但即使如此,一周的时间过去,知青们的掌握情况也还不错。

  一方面是知青们都明白这次考试是唯一改变命运的机会,分外拼命在学习,他们不干活的时候看书,听课,干活儿的时候也在一刻不停地思考着和数学相关的知识。

  另一方面,宋阮阮在讲课方面也格外有一套,辅导过不止一个学渣,很明白怎么让他们更容易地理解那些数学知识。

  在宋阮阮的引导下,众人从原本最害怕数学,变得心里逐渐有了底气。

  如此一来,反而显得其他科目比较进展缓慢了。

  让他们惊喜的是,接到消息八天后,宋阮阮竟然告诉他们,其他科目她也给他们整理了笔记,让他们到公路岔路口去搬。

  那笔记足足拉了一面包车,像是书一样,全都已经装订成册。

  众人帮忙将笔记搬到江家,宋阮阮便给他们每个人发了一套。

  这笔记总共有十本,总结了包括数学在内的每一科教材上的内容,相当于每个人都有了一套完整的复习资料。

  众人简直感激得不知道说什么好,县城里抢书都抢疯了,他们却每个人都拥有一套如此珍贵的教辅书,这是多么大的优势。

  宋阮阮微笑着对众人解释道:

  “你们要谢就谢江海,是他觉得你们这么多人用一套书太影响复习效率,印笔记的事是他提的,钱是他出的,印刷厂也是他找的。现在县城里纸张紧缺,白纸都要留着印考卷。印刷厂原本都不愿意接这活儿,后来还是江海想了好多办法,自己去外面找到了这一批印刷纸,好不容易才让他们答应给赶工赶出来的。”

  众人诧异不已。

  他们都知道,要让县城印刷厂给印这么多东西一定不容易,但没想到会遇到这么多困难,而江海,为了他们能人手有一套教材,竟然付出了这么多。

  除了陈美珍和李兰兰这种经常和宋阮阮在一起的女同志,其他人原本对江海的印象其实很不好,觉得他就是个混混二流子。

  就算是做生意赚了些钱,那也没什么了不起的。只是会钻空子而已!

  可如今,他却如此仗义热心,在他们改变命运的关键时刻,给出了这样大的帮助。这简直是雪中送炭,再造之恩。

  众人看向江海的眼神顿时就变了:

  “江海同志,以前是我误会你了!你简直是外冷内热,菩萨心肠!”

  “江海同志,你的大恩无以为报,不管我这次考不考得上大学,都永远铭记你的恩德,你以后有什么需要帮忙的,只要喊一声,我在所不辞!”

  “大恩大德,没齿难忘!”

  面对众人真心实意的感激,江海稍微有些不自在。

  在他看来,这其实大半是宋阮阮的功劳。而他一开始也是为了让宋阮阮高兴才去做的。

  “都是乡邻,没必要这么客气。”

  他冷淡地道。

  然而众人完全不在意他的冷淡,每个人都喜笑颜开。

  *

  有了宋阮阮的笔记,众知青的复习效率再上一个台阶。

  现在哪里还挑复习哪套教材,他们看城里那些人抢书的架势就知道,绝大多数人都是四处瞎撞。他们目前学的是深的那一套教材,就算是复习错了,也比城里那些人要考得好。

  这样的信念之下,众人白天干活儿时的精气神都完全不一样了。

  其他学生都是本地人,家里都不让他们下地了,只有他们的家人最近还在照常挣工分。

  村里的王三婶家的二儿子今年也准备去参加高考,看知青们神采奕奕的样子,不由得有些羡慕地道:

  “你们这些知青就是和我们老农民不一样,以前在城里,上学学得扎实,现在也不怕考。我家那小子就不行了,好不容易给他找到两本书,每天在家唉声叹气说看不懂!”

  知青点的张会蓉是个藏不住话的,听到这话,立刻就道:

  “哪啊婶子,我们还不是一样的,以前上学有几个人能有心思认真学。就算有,这么多年也早就把知识还给老师了。现在我们不愁,主要是因为有宋阮阮同志给我们补习啊!”

  “你是不知道,那什么数学几何的,我原先根本看不懂,她串着给我们一讲,我就懂了!还有其他文史科也不怕背不下来,她整理的笔记,可比书上的好背太多了!我们现在,人手一套笔记,什么时候想看都有书!”

  宋阮阮才到知青点的时候,她是最讨厌宋阮阮的了。

  但现在,一说起宋阮阮,她就觉得那简直是他们知青点出来的骄傲,逢人就想炫耀一下他们有这样一个宝贝。

  王三婶听着这话,顿时心动不已,收工回去跟自家儿子一说,儿子就表示特别想加入知青们一起学习。

  王三婶思考了一番,觉得这事的关键还在宋阮阮,于是就带着儿子,提了一只母鸡来到江家。

  接到王三婶母子二人的周凤英很惊讶,他们跟王三婶家离得远,平时并没有什么密切来往,最近家里也不招工了,她这是做什么啊。

  王三婶子一来就把宋阮阮一顿夸:

  “江家嫂子,我听说你们家那三儿媳妇学习特别好,啥都会,连知青们的学习也全都靠她教!天哪,也不知道她这小脑袋瓜子是怎么生得那么聪明,可真是羡慕你哦,有福气,这将来家里还不得出个大学生!”

  这话夸得周凤英也脸上有光得很,那可不是,现在要说这个村里谁最有文化,非他们家宋阮阮莫属。

  以前说知青们都是文化人,和她家宋阮阮比起来,简直是拍马也赶不上,这不他们天天都求着宋阮阮去给他们教书么。

  “哈哈,哪有你说的这么夸张,她就是才从学校毕业,学的东西没还给老师而已。而且你们家田生不也是高中生么,看看,小伙子多机灵!”

  虽然心里自豪得很,周凤英嘴上还是很谦虚的,还商业互夸了对方的儿子。

  没想到王三婶却连忙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