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一千零七十九章劝降(1 / 2)





  “大人想要北上勤王?”夏允彝在一旁皱眉问道。

  赵无忌嗯了一声。

  “大人虽然对朝廷忠心耿耿,天地可鉴,但属下以为,大人此举似乎不妥。”

  “哦?有何不妥?”

  “一间烂房子,再如何修补也无济于事,倒不如推倒,重建。”夏允彝一语双关地说道。

  “更何况,属下为大人不平。”

  赵无忌沉默了一会。

  “推倒,重建固然很好。”

  “只是本官担心,在推倒,重建的过程中,很多无辜的百姓,会挺不过去,死在黎明之前。”

  “本官个人的际遇,与这天下苍生,江山社稷相比,不提也罢。”

  “本官北上勤王,绝不是为了哪家哪人,而是为了这……,天下的百姓!”

  夏允彝不禁又摇了摇头。

  “只是……,大人在此时匆匆出兵,天时地利人和,可是一样不占,大人又何必非要逆天而行?”

  “李自成已据有大半西北,而今他集结七十万兵马,正是兵锋正锐时,而其距离京城也只隔着一个山西,孙大人若是败于李自成之手,全力疾行之下,李自成只需七八日,便可率大军杀到京城之下。”

  “反观大人这边,虽然这两年新募士卒,手握四万雄兵,但佟报国率五千兵马在倭岛,刘文秀率一万兵马在台湾,李定国率兵一万南下,正在整合安南地域,此刻大人手头可用之兵,不过留守钦州的一万五千人,如何能与李自成的七十万大军对抗?”

  “更何况,便是大人现在就立即起兵,带着这一万五千人北上,这粮草辎重筹备,士卒兵马动员,调拨船只,再加上兵舰北上花费的时间,非一月时间不可。”

  “属下只担心到了那时,京师早已被闯贼攻破矣,大人带着这一万多人,便是能抵达京城,怕也是于事无补。”

  陈近南和冯锡范在一旁也是连连点头,显然对夏允彝的分析非常赞同。

  “大人,”陈近南亦是禁不住上前一步,劝道:“夏先生所说,皆是金玉良言,属下以为,皇上当时出于一己之私,蓄意打压贬斥大人,将大人派遣到这处偏远之地,而今天南地北,道路艰难漫长,大人率军勤王,时间上是绝对来不及的,这也是皇上作茧自缚,大人又何必明知其不可为,而为之?”

  赵无忌紧缩双眉,默不作声。

  沉吟片刻后,赵无忌方才淡淡说道:“此事本官自有主张,你等不必再劝,嗯,复甫,你刚才说还有个客人想见本官?”

  陈近南一拍脑袋,啊了一声,道:“属下一时疏忽,差点忘了此事,其实是大清摄政王多尔衮派来使臣,匆匆来此,想见大人一面。”

  “此人是谁?”赵无忌问道。

  “大清国太皇太后,庄妃,布木布泰。”陈近南说道。

  “啊……”赵无忌顿时便吃了一惊。

  片刻之后,在赵无忌的书房中,赵无忌端坐太师椅上,而庄妃则做出一副恭谨的神态,毕恭毕敬地跪在地上,一头触地,做五体投地状。

  “你起来罢,本官不喜被人跪拜。”赵无忌说道。

  庄妃这才盈盈站起。

  “庄妃此来,可是想劝降本官?”赵无忌单刀直入道。

  庄妃点了点头,脸上露出妩媚诱人的神色,对赵无忌抛了个媚眼,但她心中情绪,却是十分的紧张。

  对面的这个年轻人,看起来不过是个文质彬彬的书生而已,庄妃却知道,在他那温和的笑容下,隐藏着怎样深沉而可怕的实力。

  大汗,多尔衮,多铎,阿济格等清廷名将纷纷败在此人手中,此人更是凭着一己之力,在辽东力挽狂澜,硬是逼得多尔衮不得不主动向大明朝廷求和。

  而时至今日,眼看李自成,张献忠等流贼声势越来越大,隐隐已有谋夺大明天下之意,在这个时候,拥有雄心壮志的多尔衮,如何不会也动起趁着乱世,逐鹿中原的心思?

  而大清想要入主中原,最大的阻力,便来自于面前这个年轻人。

  多尔衮原本想要派遣曾经和赵无忌多次打过交道的刚林前来,说服赵无忌。

  但无论是刚林,还是多尔衮,都觉得说服赵无忌的可能性,十成中连一成可能都没有。

  望着眼前正用审视的目光打量自己的年轻人,不知为何,多尔衮的身影便突然出现在了庄妃的脑海中。

  庄妃咬了咬牙。

  半个月前。

  庄妃再度来到多尔衮的那间草屋之中,两人亲热了一番之后,庄妃却发现多尔衮的情绪并不高,一副心事重重的样子。

  “我可是听说,今日校场演武,阿山率领五千白甲兵,于战马上以火枪骑射,几乎人人都是百发百中,比之赵无忌的枪骑兵,亦是不差分毫;